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21的文章

從宏蕾事件正視「性教育」之重-大腦對性的反應機制 (一)

圖片
近日震撼華人界的宏蕾婚變事件,妻子李靚蕾對於丈夫王力宏在婚姻前、後複雜的性交往描述,並婚姻後對她的冷暴力和言語霸凌,完全顛覆了王力宏幾十年來所營造的清新健康人設。 對比近年來所謂「情慾流動」、「性愛分離」或「開放性關係」等違反穩定的去愛與被愛的觀念,「性」在華人家庭教育中常是隱晦的話題,家長在家若不談,孩子在外讀書、就業,便受到媒體和校園風氣的影響,若接受了上述觀念,因「性」出事時,家長在心疼之餘,更難以面對的是:無法相信孩子會選擇這樣的對象,或發生這樣的「性事」!       「性」不是在真空中發生的,在談「性」教育之前,以下五點,是我們需要先具備的基本概念,其中第二、三、四、五點,引述自蔡志東(2016)「大腦說:性不性,有關係」一書 (註1) ,點次也將此書的引用處頁數標註出來: 一、「性」行為有其對象: 愛滋性病、恐怖情人、私密照外流、情殺、性事外流…這些威脅、傷害都是從「性」的對象而來的。 二、「性」會使人得到快樂感受: 排除被性侵或被強迫,一般的性行為會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,多巴胺在腦中流動,會使腦細胞產生振奮或幸福的感受,促使人克服恐懼,興奮迎向新的挑戰。但是,若刺激過度時,會使得大腦抗拒多巴胺,導致人要更大的刺激,才能恢復快感,這就是性上癮的原理(p41-44)。(請參照南兒少影片: 大腦對A片的反應篇 ) (註2) 三、無法藉著「性」得到「愛」: 大腦研究發現:產生浪漫愛意的腦部中樞,與產生性慾的腦部中樞是分離的(p66)。所以,性行為並不能保證當中是有愛的連結。「愛」不只是性行為的激情和快感,愛意的延續更是需要雙方的理解、包容、溝通和行動表達。台灣性教育學會前理事長高松景(2021)在近日的新聞受訪中談到:「喜歡和愛是不一樣的,喜歡是單方面的,例如我喜歡一朵花,我就想要霸占它,但是愛是雙方面的;如果我愛這朵花,我一定是希望每天灌溉它,讓它因為我的參與而生命更加成長,這才是健康的親密關係」 (註3) 。 四、「性」會促使彼此連結: 人類的大腦很奇妙,性行為會使女性的大腦浸滿催產素,導致她想要與對方繼續發生關係,產生更強烈緊密的連結,並產生信任感(p46-47)。性行為在穩定的婚姻關係中,將會更深連結彼此;但這樣的大腦機制也會使女性誤判,去信任一位以愛為名卻只想發生性行為的渣男。 五、分手和關係破滅會帶來身心痛苦: 當雙方彼此愛意萌發,自然而然就會對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