誰偷走了父母的愛?──手足競爭問題
「媽媽懷個新弟弟,兩兄弟反應差很大」(註1),很有趣的一部影片,對於新生的弟弟,怎麼兄弟的反應相差十萬八千里?小孩的反應雖然很有趣,但其中卻隱約含有「手足競爭(sibling rivalry)」的現象。
什麼是「手足競爭」?是指孩子「主觀」感受到父母「偏心」,手足間競爭父母之愛的過程。通常會發生在:「重男輕女、寵愛老么、大的要讓小的」等情形下(註2)。如同影片中,老大的寵愛被老二剝奪,所以不想要再有新弟弟。
老大面臨這樣的威脅,也許會出現以下的現象:一、欺負弟妹:藉由打、捏的方式對待弟妹,例如:「老大假裝在練習揮棒,忽然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將球棒打在弟妹身上。」、「看見弟妹在哭時,假裝過去安慰他,趁機在安慰的過程偷捏弟妹。」
二、吵架打架:有時手足會為了小事情而打架,其實背後的原因很可能就是「手足競爭」,「事件」只是導火線,讓老大藉此紓發對於弟妹的不滿。例如:為了搶電視、玩具而打架,如果父母因此指責「哥哥怎麼可以欺負弟弟!」會讓老大對弟弟心生更多不滿。
三、大吵大鬧:當父母、親戚、朋友都在和弟妹玩(通常新生弟妹較為受寵),而忽略老大時,老大可能藉由大吵大叫、破壞秩序的方式,引人注意,不想大家的目光都放在弟妹身上。
也許父母會認為:「我都愛每個孩子啊,怎麼偏心了?」但是重點在於孩子「主觀」的感受「爸媽比較愛弟妹」──這就是父母難為之處。
「手足競爭」可能發生於任何兄弟姊妹之間,老大與老二、老大與老三、老二與老三……都有可能發生,當孩子「主觀」認為手足剝奪了父母之愛,敵意便會萌芽,這樣的敵意可能影響手足關係、親子關係一生之久(註3)。
我們可以怎麼做,減少「手足競爭」的現象發生呢?以下提供幾個小撇步!
一、與孩子個別的精心時刻:撥出時間,與每個孩子有「個別」的獨處時光,可以是出去吃飯、去公園玩……,讓孩子感受被父母關注的感覺。例如:如果有二個小孩,利用禮拜六中午與老大吃飯,禮拜三中午與老二吃飯。
二、父母不將管教弟妹的責任攬給哥姊:通常年紀較長的孩子,會被賦予一項「照顧弟妹」的任務,雖然是家長看重孩子的照顧能力,但無形中也給予孩子壓力。有時候,兩個孩子同時犯了錯,父母卻先責罵哥姊:「都是你沒有好榜樣,所以弟妹才會學你。」過度的承擔,催促了孩子的早熟,導致孩子日後容易自責。年紀較長的孩子,他仍然是「孩子」,內心需要的是父母關愛,而非擔當「小爸爸、小媽媽」的角色。年紀較小的孩子,也需要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。因此,父母須親自陪伴、管教孩子,讓年長的孩子,是因為能力好而自發性的願意照顧弟妹,在當中也享受照顧弟妹的能力感和成就感。
三、欣賞每個孩子的差異,不要比較:每個孩子總是有他可愛的一面,找到孩子的可愛面並讚美他,讓孩子知道父母有看見他們的獨特。如果父母常常不小心做比較,例如:「姊姊成績很好,你要向她多學習」。當孩子到了青春期,他反會刻意逆向而行,以凸顯自己的主體性,恐怕不是父母所樂見的。
四、傾聽、正視孩子感受:正視並聆聽孩子「主觀」失寵的感受,而非父母認為的「客觀」公平。
五、平衡招呼次序:如果有一方小孩感受到自己失寵,要優先照顧,以修復孩子內心的受傷。例如:外出買東西時,優先詢問:「你想要挑什麼點心?」
小孩有個最單純、唯一的心願,就是得到「父母之愛」,雖然父母會需要付出相當多的時間,但是我們相信,花時間在孩子身上,是非常值得、珍貴的投資,不妨於生活中撥出時間,開始與孩子一對一的約會時光吧!
參考資料:
註1:
註2:
註3:
Castiglia, P. T. (1989). Sibling
Rivalry.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, 3(1), 52-54.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