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21的文章

青少年的思維與溝通

圖片
    歌手 張秀卿 與其女兒 林莉 ,共同唱了「若問」(註 1 ),寫實有趣的道出親子關係的矛盾,也透漏了母親對女兒的扶持之情。兒女幼時,對父母百依百順,到了青少年,兒女似乎變了個樣。究竟青少年的身心發生了什麼事情呢?   一、抽象思維的發展:  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, 抽象思考 能力開始發展,漸漸可以假設、推理、驗證抽象概念。因為如此,青少年開始會對家長、老師 …… 等角色做假設思考,心中構築長輩應有的理想形象。當心目中 理想的師長 , 與現實生活中的師長有差距 ,例如:「長輩不是想像中的公平」,因此造成心中的不滿(註 2 )。或者認為「為什麼父母可以隨時滑手機,但是我不行?」因此父母 以身作則 就是最好的教育,當父母規定孩子停止用手機,自己也要放下手機;或是請孩子做家事,父母雙方也需要有做家事的習慣,讓孩子看見榜樣。 二、道德觀念的發展: 兒童時期,孩童視規則為鐵律,遵守父母、老師制定的規則,因為兒童需要具體的指引;然而青少年因著抽象思考的發展,會 依照自己 的 價值觀 作為道德判斷,開始 質疑當前的法律與倫理 ,拒絕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規範,孩子可能會說:「為什麼不能談戀愛?」、「你的觀念太老舊了。」若青少年的表達技巧不純熟,乍聽之下,會誤以為要「反抗」大人。 此時家長先不急著講許多道理,可以先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「為什麼你會這樣想?」了解孩子的想法後,父母也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,幫助孩子從不同的觀點思考。即使孩子最後不同意父母的看法,在不違背好品格、生命安全、違法的情形下,父母也不需刻意扭轉孩子的思想,重點是 讓孩子知道家長願意傾聽自己的想法 ,之後孩子遇到疑難時,較容易向父母求助。 三、自我認同的發展   青少年正在 形成自我認同 , 找尋自己的價值 ,開始思考「我是誰?」、「我在別人眼中的樣子?」,由於此時青少年相對「自我中心( Egocentrism ) ( 註 3) 」,認為自己的言行很受人注意, 重視同儕 對自己的看法。因此青少年 容易受到潮流的影響 ,例如:想擁有 iPhone (註 4 )、酷炫的機車,然而,也可能導致偏差行為,例如:飆車、違反校規,不僅想吸引人注意、獲得認同,或許還以為這是受歡迎的行為(註 2 )。   父母平時欣賞孩子的優點很重要, 不以成績評斷 孩子,例:「你怎麼考這麼差?」,反而 看見孩子的優點,並具體對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