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少年的思維與溝通

   歌手張秀卿與其女兒林莉,共同唱了「若問」(註1),寫實有趣的道出親子關係的矛盾,也透漏了母親對女兒的扶持之情。兒女幼時,對父母百依百順,到了青少年,兒女似乎變了個樣。究竟青少年的身心發生了什麼事情呢?

 

一、抽象思維的發展:

 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,抽象思考能力開始發展,漸漸可以假設、推理、驗證抽象概念。因為如此,青少年開始會對家長、老師……等角色做假設思考,心中構築長輩應有的理想形象。當心目中理想的師長與現實生活中的師長有差距,例如:「長輩不是想像中的公平」,因此造成心中的不滿(註2)。或者認為「為什麼父母可以隨時滑手機,但是我不行?」因此父母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教育,當父母規定孩子停止用手機,自己也要放下手機;或是請孩子做家事,父母雙方也需要有做家事的習慣,讓孩子看見榜樣。


二、道德觀念的發展:
兒童時期,孩童視規則為鐵律,遵守父母、老師制定的規則,因為兒童需要具體的指引;然而青少年因著抽象思考的發展,會依照自己價值觀作為道德判斷,開始質疑當前的法律與倫理,拒絕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規範,孩子可能會說:「為什麼不能談戀愛?」、「你的觀念太老舊了。」若青少年的表達技巧不純熟,乍聽之下,會誤以為要「反抗」大人。
此時家長先不急著講許多道理,可以先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「為什麼你會這樣想?」了解孩子的想法後,父母也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,幫助孩子從不同的觀點思考。即使孩子最後不同意父母的看法,在不違背好品格、生命安全、違法的情形下,父母也不需刻意扭轉孩子的思想,重點是讓孩子知道家長願意傾聽自己的想法,之後孩子遇到疑難時,較容易向父母求助。


三、自我認同的發展
  青少年正在形成自我認同找尋自己的價值,開始思考「我是誰?」、「我在別人眼中的樣子?」,由於此時青少年相對「自我中心(Egocentrism(3)」,認為自己的言行很受人注意,重視同儕對自己的看法。因此青少年容易受到潮流的影響,例如:想擁有iPhone(註4)、酷炫的機車,然而,也可能導致偏差行為,例如:飆車、違反校規,不僅想吸引人注意、獲得認同,或許還以為這是受歡迎的行為(註2)。
  父母平時欣賞孩子的優點很重要,不以成績評斷孩子,例:「你怎麼考這麼差?」,反而看見孩子的優點,並具體對孩子說出,例:「你會主動洗碗,而且洗得很乾淨,真是體貼的孩子。」孩子較不會選擇以違規的方式獲得認同。如果孩子看見同學從事偏差行為,家長可以藉此詢問:「你覺得為什麼他要這麼做?有沒有更好的方法?」藉此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,也幫助孩子釐清自己的價值觀。



  青少年是兒童邁向成人的過渡時期,邁向獨立自主,因此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,不想事事受到拘束,但青少年仍舊期望父母的支持與理解,因此「傾聽」在親子互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喔!
 
 

1

梁夢竹(民10752日)。因女兒一句話 張秀卿由虎媽變星媽。大紀元。取自https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18/5/2/n10355168.htm

 

2

劉玉玲(2005)青少年發展──危機與轉機(初版)。臺北市:揚智文化。

 

3

青少年的自我中心(Egocentrism)並非指自私(selfish),而是以為周圍的人都在關注自己的外表、舉動,例如:臉上長痘痘,認為每個人都會在意自己的痘痘。

Elkind, D. (1967). Egocentrism in Adolescence. Child Development, 38(4), 1025-1034.

 

4

Piper Jaffray二月~五月期間,對美國429,500位青少年進行調查,85%的青少年擁有iPhone88%的青少年表示下一部手機會選擇iPhone,數字達到新高。

Piper Sandler (2020). Taking Stock With Teens. Retrieved from http://www.pipersandler.com/3col.aspx?id=5956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地圖、責任與成長-一位父親隨筆

認識天生氣質,掌握孩子教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