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

我了解你嗎?同理心的發展與培養

圖片
   「 第一次上學 我會保護你 」 (註 1 ) 很有趣的一部影片,小男生如此大方地安慰小女生,令人會心一笑。原來幼稚園的孩子,已經有安慰、陪伴的能力了!這樣的能力牽涉到「同理心」,當小嬰兒聽到其他小孩的哭聲,自己也會跟著哭;當我們看到其他人難過時,不自覺得也會跟著難受起來,人似乎天生就能與他人的情緒產生共鳴。然而這就是同理心嗎?   同理心包含兩個部分: 1. 能感受對方的情緒 (情感層面) 2. 能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 (思維層面)。思維能力除了可以後天訓練,也與孩子的發展有關。 學齡前小孩的思考模式有自我中心的取向( Egocentrism ) (註 2 ) ,也就是此時的孩子,是由自己的角度看事情,較難以站在別人的觀點,例如:幼稚園孩子知 道朋友在難過,可能會拍拍背安慰他,但是較難以明白他為何會難過(如同影片中的男孩) (註 3 ) 。 大約到了國小的年紀 , 孩子開始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 , 漸漸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(註 4 ) 。   因此,同理心除了「感受對方的情緒」之外,也涉及「站在 對方角度思考」的思維能力,家長可以在生活中,透過一些活動與分享, 培養孩子這樣的思維能力喔! 1. 家長示範   面對 幼稚園的小孩 , 可以先從認識情緒開始 , 家長告訴自己現在所經歷的情緒 ,例如:「媽媽在笑是因為很開心」或是問孩子:「你哭哭是因為弄壞了玩具,所以很難過嗎? (註 5 ) 」到了國小,可以使用一些教材輔助表達情緒,例如: Blob Tree (註 6 ) ,家長可以示範:「我覺得自己像(哪個人物),因為今天(發生什麼事),覺得很(傷心、開心等情緒)。」之後詢問孩子:「你覺得自己今天像哪一個人?為什麼呢?有什麼感覺?」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感受。 2. 繪本   小孩喜歡聽故事,繪本是很好的工具 (註 7 ) 。 學齡前的孩子 , 可以先教導認識自己的情緒 ,例如:「你覺得他現在是傷心還是生氣呢?他生氣的時候做了什麼事?」國小的孩子,可以詢問:「為什麼他會生氣?如果你是他,你會有什麼感受?可以怎麼做?」 國小的孩子 , 已經可以嘗試站在對方的觀點想事情 ,因此可以更深入的思考,例如:當故事中的小羊被嘲笑而傷心時,可以引導孩子明白,除了嘲笑的話會讓人傷心之外,其實小羊渴望被肯定。 3. 角色扮演   家長可與學齡前的孩子 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,例如:扮家家

誰說少年不知愁?青少年的情緒

圖片
  對許多父母來說,青春期正是考驗耐心的時候,父母彷彿搭雲霄飛車般,心情隨著孩子的情緒起伏,從衛生福利部的資料中 (註 1 ) ,青少年的自殺率近六年來節節攀升,可見青少年如何面對情緒真是一大課題。 青少年的情緒轉變   青少年是兒童轉變為成人的過渡階段,因著體內 賀爾蒙 (例:睪固酮、 DHEA  註 2 ) 迅速變化 ,導致情緒不穩定,一會兒急躁惱怒、一會兒憂慮悲傷,如果情緒表達不當,很可能與家人發生衝突 (註 3 ) 。   尤其青少年的 前額葉尚在發展 當中,前額葉是發展很慢的區塊,卻是控制衝動、評估風險的中樞,因此青少年衝動行事的機會也較成年人高 (註 4 ) 。   此外,青少年是 建立自我認同、找尋自我價值 的時期,這樣的心理狀態也會影響他們的情緒控制。他們很可能透過誇張的舉動(例如:太過興奮,把同學丟入校園水池;飆車、翻牆等)表達自己的心情,這樣做也達到了尋求注意的目的 (註 5 ) ,尤其現今社群媒體發達,若青少年在衝動的情況下,上傳不當的文字、照片或影片,很可能觸法。 身為家長,我們可以如何幫助孩子? 一、冷靜以對:   這就是考驗父母耐力的時候了,面對情緒激動中的青少年, 家長須找到讓自己冷靜的方式 ,例如:洗臉、出去買些東西、外出走一走,避免與孩子直接衝突,讓情況更糟;然而,青少年也需要知道,他們須 為自己不禮貌的行為負責 (註 5 ) ,例:如果亂丟東西出氣,要負責收拾。 二、充足睡眠:   規律且充足的 睡眠有助於青少年調整情緒 ,也有助於 穩定女孩的生理期 ,穩定的生理期有助於減少壓力、憂鬱、焦慮情緒 (註 6 ) 。此外也要提醒孩子, 睡前一小時不要使用手機 ,睡前使用手機會妨礙睡眠品質 (註 7 ) ,例:與孩子協商,共同約定晚上幾點過後,將手機拿到房間外集中放一處,讓孩子知道父母能以身作則。 三、運動流汗:    運動流汗會釋放腦內啡( endorphin )、多巴胺( dopamine ),幫助青少年有輕快的心情,有助於減緩壓力,促進良好睡眠,因此 幫助孩子養成運動習慣 很重要 (註 8 ) 。例:安排晚餐後或放學時,陪孩子散步或打球,孩子也能從運動中培養挫折容忍力和毅力喔! 四、健康飲食:   攝取魚、堅果、水果、蔬菜,養成吃早餐的習慣,減少含糖飲料、咖啡因、高糖、高油的食物,保持均衡飲食習慣有助於心理

讓笑容燦爛,從身體健康做起

圖片
陳惠華牙醫師   您們知道嗎?身體的健康與牙齒息息相關喔!因此我們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以及相關的疾病,讓我們留意口腔,幫助 嘴巴更加 「好看、好吃、好說話」! 1. 口腔潰瘍:   相信很多人有「嘴巴破洞」的經驗,吃東西時,痛得彷彿被針亂攢一樣。這種在嘴唇、牙齦、舌頭有紅腫、白色破洞等現象,都是口腔潰傷。當 自身抵抗力下降 (例如:長期疲勞、壓力),或是 外傷 (例如:吃東西咬到臉頰內的黏膜)等原因,都可能 引起口腔潰瘍 。   臨床上,若要改善口腔潰瘍, 可以 塗口內膏 ,或 含殺菌性的漱口水 。但 有部分患者 ,是因體質的緣故產生經常性的口腔潰瘍,建議尋求中醫師或家醫科醫師的協助。 2. 腸病毒、疱疹性咽峽炎:    腸病毒、疱疹性咽峽炎 ,會在 口腔長出小水泡或潰瘍 , 引發疼痛或造成發燒 ,使得小孩難受得哭鬧、無法吃喝。臨床上,我會將麻藥打入漱口水中,讓小朋友在吃飯前 含在口中 30 秒,讓麻藥發揮效用,以利進食。   3. 糖尿病:   糖尿病使 牙齦和牙齒交界的「牙齦溝」中含有更多糖分 ,而有糖分的地方,就是細菌的度假天堂,使得細菌得到更多養分進行破壞牙周的工作。   除了每天的 刷牙 、 牙線 清潔外, 均衡的飲食 、 固定的牙科診療 也不可或缺喔! 4. 癲癇、器官移植、高血壓:   我們知道藥品如同雙面刃,治療疾病的同時,也可能產生副作用。由於以上疾病需長期服藥,而所 服用的藥物 , 會使因為口腔衛生不良引起的牙齦發炎和腫大情形 , 要比正常人明顯 。大部分的患者, 做好口腔清潔 後就可大幅改善,然而必要時,必須藉由切除牙齦的手術以獲改善。 5. 性病:    性病也會引起口腔症狀,例如: 人類乳突病毒(HPV) 可能會使嘴巴產生 尖性濕疣(菜花) 、 口腔癌 ; 愛滋病(HIV) 所引發的 卡波西氏肉瘤 、 壞死性牙周炎 ; 淋病 、 梅毒 造成的 口腔潰瘍 ……等,孩子若沒有做好自我保護,一旦感染性病,可是後悔莫及。   哲學家洛克在「教育漫話(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)」中提到:「 健康的心靈,寓於健康的身體。 」在孩子努力拼課業的同時,別忘記照顧自己的身體。我們一起讓嘴巴「好看、好吃、好說話」!

誰偷走了父母的愛?──手足競爭問題

圖片
  「 媽媽懷個新弟弟,兩兄弟反應差很大 」 (註 1 ) ,很有趣的一 部影片, 對於新生的弟弟,怎麼兄弟的反應相差十萬八千里? 小孩的反應雖然很有趣,但其中卻隱約含有「 手足競爭 ( sibling rivalry )」的現象。   什麼是「手足競爭」?是指 孩子「主觀」感受到父母「偏心」 , 手足間競爭父母之愛 的過程。通常會發生在:「重男輕女、寵愛老么、大的要讓小的」等情形下 (註 2 ) 。如同影片中, 老大的寵愛被老二剝奪,所以不想要再有新弟弟。   老大面臨這樣的威脅,也許會出現以下的現象:    一、 欺負弟妹 :藉由 打、捏的方式對待弟妹 ,例如:「老大假裝在練習揮棒,忽然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將球棒打在弟妹身上。」、「看見弟妹在哭時,假裝過去安慰他,趁機在安慰的過程偷捏弟妹。」    二 、 吵架打架 : 有時手足會 為了小事情而打架 ,其實背後的原因很可能就是「手足競爭」,「事件」只是導火線,讓老大藉此紓發對於弟妹的不滿。 例如:為了搶電視、玩具而打架,如果父母因此指責「哥哥怎麼可以欺負弟弟!」會讓老大對弟弟 心生更多不滿。    三 、 大吵大鬧 :當父母、親戚、朋友都在和弟妹玩(通常新生弟妹較為受寵),而忽略老大時,老大可能 藉由大吵大叫、破壞秩序的方式 , 引人注意 ,不想大家的目光都放在弟妹身上。   也許父母會認為:「我 都愛每個孩子啊,怎麼偏心了?」但是重點在於 孩子「主觀」的感受「爸媽比較愛弟妹」 ──這就是父母難為之處。    「手足競爭」可能發生於任何兄弟姊妹之間 , 老大與老二、老大與老三、老二與老三 …… 都有可能發生,當孩子「主觀」認為手足剝奪了父母之愛,敵意便會萌芽,這樣的敵意可能 影響手足關係、親子關係一生之久 (註 3 ) 。   我們可以怎麼做,減少「手足競爭」的現象發生呢?以下提供幾個小撇步!    一、 與孩子個別的精心時刻 :撥出時間, 與每個孩子有「個別」的獨處時光 ,可以是出去吃飯、去公園玩 …… ,讓孩子感受被父母關注的感覺。例如:如果有二個小孩,利用禮拜六中午與老大吃飯,禮拜三中午與老二吃飯。    二 、 父母不將管教弟妹的責任攬給哥姊 : 通常年紀較長的孩子,會被賦予一項 「照顧弟妹」的任務 ,雖然是家長看重孩子的照顧能力,但無形中也給予

為兒女設立界線

圖片
  前陣子網路流傳的整人遊戲「三人跳挑戰」(註 1 ),讓許多人深感訝異:「難道孩子們不知道這個遊戲有多麼危險嗎?」朋友們彼此間開玩笑實屬正常,但也不可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玩鬧的界線。因此如何 為孩子設立「界線」 ,確實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。 一、 幫孩子定規則時,要具體明確 :    青春期之前 , 孩子的大腦傾向思考具體的事物 (註2),尚未完全發展抽象推理概念。這也是為什麼幼稚園的小孩喜歡看圖畫書,從圖畫了解故事的意涵;國小階段,數學課最好備有教具或圖像,由具體的事物,引導孩子明白抽象的數學概念。   因此在養育兒女時,須以 具體 、 明確 的方式說明。以教導小孩禮貌為例,較為具提的說法為:「當阿姨來我們家時,要跟阿姨說:『阿姨好!』」如果只是告訴孩子:「有客人來時,記得打招呼喔!」孩子可能不清楚所謂的「打招呼」要如何做。    二、與人相處時,要尊重彼此的界限 :   孩子 小時候養成的習慣 , 會成為他長大性格的一部分 。例如:孩子跟父親玩打鬧遊戲時,父親須讓孩子明白「不可以拉頭髮、不可以戳眼睛」, 讓孩子知道打鬧的界線 在哪裡,日後當他跟同學玩樂時,孩子心中會有個底,不至於傷害對方的身體。例如:「到別人家裡,不可以亂翻或破壞別人家的物品」,日後當他到公共場所去,才有可能愛惜公物。   界線與規則明確告訴孩子「 什麼可以做 、 什麼不能做 、 為什麼不能做 」,不只為他未來的社交生活作預備,也會給孩子安全感。任意妄為的孩子,將不受歡迎,導致人際相處上的碰壁,日後要再約束將更為困難。 三、自由度從「限制」→「寬鬆」: :   當孩子還小、 自制力較弱的時候 ,應給予 較多的限制 ,讓孩子學習畫清界線;當孩子漸漸長大, 自制力較強的時候 ,便 慢慢施予自由度 (圖1)。    家庭就是孩子進入社會的橋樑 ,透過與家人的相處、長輩們的榜樣, 了解社會中與人互動有哪些界線 、 規則 ,當孩子日後要面對外面五花八門的世界時,便能拿捏得穩、舉止得宜。 圖 1 :年紀較小的孩子,家長應協助設立界線; 當孩子漸大,便慢慢施予自由度(林怡伶, 2020 ) 註 1 : 教師家長群組瘋傳「 3 人跳挑戰」,正視惡作劇帶來的傷害。(民 109 年 2 月)翻轉教育。取自: https:

讓笑容燦爛,從飲食習慣做起

圖片
陳惠華牙醫師    為了 維持漂亮、帥氣的笑容 ,口腔健康習慣樣樣不可少, 有些飲食習慣看似無礙,事實上會影響口腔的健康喔 ! 就讓我們了解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留意的小地方,讓嘴巴更加 「好看、好吃、好說話」! 一、正常進食不拖拉    餵孩子吃飯真是考驗家長耐心的時候,當孩子吃不下飯,大人硬要餵食的結果,常導致一口飯可以含在孩子嘴裡很久。但是, 食物長時間停留在口中 ,會提供口中的細菌養分,或對牙齒產生酸蝕的情形, 容易導致蛀牙或牙周病 。為了 幫助孩子在正餐時間順暢的進食 , 應盡量避免正餐以外的點心 ,到了該吃飯的時間,就會有正常的食慾囉! 二、甜食之後要刷牙    常吃甜食要注意囉! 甜、酸的食物與口中的細菌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,會產生酸性物質,腐蝕牙齒的鈣質,日積月累下,導致蛀牙和敏感,這就是牙痛要人命的原因了。因此,孩子 享受完甜食後 , 記得要刷牙 ! 三、食物太硬也不行    堅果、牛肉乾、冰塊、骨頭……等,都是屬於 硬、韌的食物 ,在咬合的過程中, 易導致牙齒珐瑯質的磨損 ,如果想要攝取其中的營養,可以用 果汁機打碎後再進食 ,既可獲取養分,又保護牙齒,一舉兩得。若只是喜歡咬食硬物帶來的快樂,為了牙齒的健康著想,建議可以想想其他獲得快樂的方法。 四、別太常嚼口香糖    長時間的嚼食口香糖,會使得 顳顎關節 (負責咬合,位於耳朵前方) 過度運動 、無法放鬆 ,對關節的健康沒有好處。除了口香糖外,如果孩子有 咬筆 的習慣,也需要注意,這容易導致 咬合不正 。 五、均衡飲食護口腔    外表很重要,但健康的身體更重要。許多孩子因愛美,而刻意節食瘦身,使得營養不良;或是不想皮膚變黑,刻意不曬太陽,影響體內維他命 D 的合成。這對於口腔、顳顎關節正在發育的孩子是非常不利的。 正常的作息 、 規律的運動 、 均衡的飲食 ,才是保持口腔健康、維持體態的方式喔!    從生活的小習慣開始留意,就可以讓牙齒跟著孩子健康長大。 我們一起讓嘴巴「好看、好吃、好說話」! (小編按:想知道如何改正壞習慣、建立好習慣嗎?請點閱「 大腦的奇幻世界 習慣養成篇 」)

讓笑容燦爛,從牙齒清潔做起

圖片
陳惠華牙醫師    想要展現燦爛的笑容、享用美味的佳餚、訴說動聽的言語,漂亮或帥氣的你,勢必要注重 口腔 健康。為了能發揮嘴巴的長處,我們從幾個生活層面來談談口腔的保健與衛生,讓生活更加「好看、好吃、好說話」!  一、不小看口水的功能   口水看似不起眼,但別小看它的功能喔!口水不只能幫助分解食物,也能防止細菌殘留於牙齒。口水是由水分和黏液(酵素、蛋白質、礦物質 …… )所組成,兩者的比例人人不同,進而影響口水在口腔環境中的沖刷能力,只要能 維持良好的潔牙和飲食習慣 , 就 可以擁有 正常運作的沖刷能力 。 二、小心口腔內藏細菌   小小的口腔內,事實上藏著為數不少的細菌,光是目前科學家所發現的細菌就有二萬五千種!小孩口腔裡的細菌,主要來自兩方面:食物、成人。   當小朋友的口腔接觸到大人的口水,細菌便會趁虛而入,進到小孩口中繁殖。最好的方式,就是 大人和小孩的餐具 、 潔牙用具 …… 要分開使用 ,避免共用,免得細菌、病毒藉機傳播。 三、維他命 C 助牙齦健康   維他命 C 有助於牙齦的健康,每天需穩定攝取適量的 維他命 C 。因此多吃水果、蔬菜很重要。 四、賀爾蒙變化影響口腔   青春期的孩子,因著體內賀爾蒙劇烈的變化,導致牙齦對牙菌斑 (註) 的發炎反應更加明顯,產生口腔的不適與口臭,進而影響孩子的自我形象和人際關係。所以 養成良好潔牙習慣 非常重要,別小看每天的刷牙與牙線喔! (註)牙菌斑:細菌沉積在牙齒表面的一層薄膜。 五、正確刷牙清殘渣    用力、左右橫向的刷牙方式,會導致牙齦萎縮和牙齒磨損。建議由牙齦往牙齒的 單一方向 刷,不要上下刷唷!右邊上下排牙齒的 舌側 ,全都要用 左手刷 ,才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。   牙縫是牙刷清潔不到的,因此一定要用牙線清潔。 目前的研究顯示, 先用牙線 清除牙縫細菌 和 食物殘渣 , 再 行 刷牙 ,可讓牙膏中的氟化物更能接觸到牙縫的齒質唷!   每天例行的牙齒清潔,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關鍵,讓我們一起讓嘴巴「好看、好吃、好說話」!

豬揚變色,我們該如何約會?

圖片
  近日豬揚變色,媒體版面炒得沸沸揚揚。從媒體得知, 周揚青 之前應是小豬的粉絲,透過旁人認識小豬,漸漸步入交往。 分手後, 周 揚青 告訴母親:「若之前小豬在網路上有傳出劈腿過的新聞,我就絕不會答應交往。 …… 可惜那時候沒有一個被傷害過的女生站出來過。」 現今交友軟體、社群網站發達,網路訊息可說是真假難辨。雖然有些人會透過好友打聽對方的為人,但若要認識一個人,還是要透過真實的相處才能了解。   在陷入甜膩的情網前,趁著頭腦還清醒,一定要做足「認識對方」的功課!以下所介紹交往階段,可以幫助家長在陪伴情竇初開的青少年時,檢視孩子處於哪一個階段,更有智慧的陪伴他們喔! 第一階段:團體活動   透過參與共同的團體活動,例如:營隊、社團 …… ,從中了解對方在人際關係中的相處狀況,先從好朋友開始做起,較能輕鬆的認識對方。此外,可以從中認識不同的人喔! 第二階段:團體約會   如果彼此想進一步的認識,可以雙方邀請自己的幾個好友,或是共同的好友一起出來,如此有幾個好處: 1. 受邀者較不會感到尷尬。 2. 可以從對方的好友來認識他。 3. 認識更多的朋友。例如: 小明 想進一步認識 小美 ,他們可以邀請好朋友 小華 、 小娟 一去郊遊、逛街。 第三階段:單獨約會   經過團體約會後,如果雙方想更進一步的交往,可以開始一對一的約會,更深入的了解對方的想法、價值觀。 在這個階段,雙方要有共識:「只是單獨出來相處看看,還不是『男女朋友』」 ,因此在身體上也要保持普通朋友的距離。如果覺得不太合適,不必勉強彼此交往。例如: 小明 和 小美 一起前往圖書館念書,或是一起相約吃晚餐。 若兩人持續固定與對方單獨約會,且沒有再與其他對象約會,如何判定兩人是否可以進入「談戀愛」呢?有四個要件可供判定: 一、彼此信任 :對方的人品和言行,會讓你產生信任感。 二、有效溝通 :除了能聊得來,對事情的看法有差異時,能找到溝通方式。 三、無條件接納 :能接納對方的個性、體型、外貌、志向、興趣、家庭。 四、平衡關係 :當事人仍能享有各樣的人際關係線,例如:和家人、朋友、同儕的關係,不會因為彼此交往而陷溺在兩人世界,親友關係和戀愛關係是平衡的。 第四階段:固定對象   此時,雙方是公開的男女朋友,彼此為這段感情負責,